中国历史上山西五大古墓:1曲沃晋侯墓群、2太原晋祠唐墓
规模:我的天,这地方就是个“墓地小区”,占地超300亩!最大的墓穴深达15米,比三层楼还高,里头分主墓室、陪葬坑,光车马坑就挖出几十个,排场大得像古代停车场。考古队说,这规模在西周算“顶配”,为啥?因为晋国是周王室的“铁哥们”,这帮诸侯死了也得摆谱,墓里塞满了
规模:我的天,这地方就是个“墓地小区”,占地超300亩!最大的墓穴深达15米,比三层楼还高,里头分主墓室、陪葬坑,光车马坑就挖出几十个,排场大得像古代停车场。考古队说,这规模在西周算“顶配”,为啥?因为晋国是周王室的“铁哥们”,这帮诸侯死了也得摆谱,墓里塞满了
中宣部文明培育局日前确定了2025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名单。其中,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汾东学校学生、14岁少年魏言谊,以全面发展和热心公益、坚持做志愿服务的长期实践脱颖而出,成为该项荣誉山西省仅两人(组)、太原市唯一入选者。
随着“暑期”模式开启,晋祠博物馆迎来客流高峰,众多游客慕名前来,开启一段别具一格的“文化消夏”之旅。据统计,8月2日,该馆游客接待量达2.47万人次,门票收入122.13万元;8月3日,游客接待量达2.58万人次,门票收入126.20万元,已连续两日打破非黄金
随着“暑期”模式开启,晋祠博物馆迎来客流高峰,众多游客慕名前来,开启一段别具一格的“文化消夏”之旅。据统计,2025年7月,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45.7万人次,门票收入超2041.6万元,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33.85%和35.81%,创下历史同期新高。热度在8月
随着“暑期”模式开启,晋祠博物馆迎来客流高峰,众多游客慕名前来,开启一段别具一格的“文化消夏”之旅。据统计,8月2日,该馆游客接待量达2.47万人次,门票收入122.13万元;8月3日,游客接待量达2.58万人次,门票收入126.20万元,已连续两日打破非黄金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念高中,学历史,感性认识了龙城太原——汉文帝刘恒龙潜太原入主汉宫,李渊父子起兵太原定都长安,高欢父子盘踞晋阳开创北齐,隋炀帝杨广、唐高宗李治即位前受封为晋王,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崛起于太原创立后唐、后晋、后汉沙陀三王朝,刘崇再创北汉,这些
最近,东风本田在太原万象城开启了为期三天的电动科技体验营活动。这次以“实不相瞒,实力不想瞒”为主题的展示,不仅让S7、灵悉L等纯电车型亮相龙城,还通过一系列互动体验,让市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东风本田在电动车领域的创新与突破。
6月周深太原演唱会,“山西一古碑文含‘周深’二字,粉丝排队两小时打卡”火遍全网;4月周传雄太原演唱会遇上大风天气,延期后却上演4万人大合唱,上了抖音热榜;去年8月,五月天太原演唱会遇上大雨天,歌迷淋雨赴约刷屏朋友圈……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知古鉴今,绽放新生”系列文化活动在晋祠博物馆举办,特色讲解、非遗体验、线上直播等多元形式推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增强公众文物保护意识,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随着太原晋祠天龙山景区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晋祠难老泉断流三十载复涌,加之端午假期恰遇“六一”国际儿童节,晋祠博物馆推出的"晋遇端阳 童心飞扬"系列文化活动,通过端午节俗讲解与传统技艺体验,让游客深度感受文化魅力。一系列亮点推动景区人气飙升,晋祠博物馆接待游
近日,随着国家知识产权局第625号公告的发布,太原市晋源区的"晋祠大米"正式跻身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行列。这一认证不仅填补了晋源区在该领域的空白,更标志着这个承载三千年农耕文明的古老稻种迈入品牌化发展新纪元,为区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树立了典范。
报道中,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于灏介绍说:“晋祠是建筑类型齐全的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它包含了宋、金、元、明、清、民国时期的98座古建筑。它的建筑类型有殿、堂、楼、阁、亭、台、桥、榭、塔、牌楼,在一定时期对建筑艺术、城镇布局、景观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报道中,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于灏介绍说:“晋祠是建筑类型齐全的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它包含了宋、金、元、明、清、民国时期的98座古建筑。它的建筑类型有殿、堂、楼、阁、亭、台、桥、榭、塔、牌楼,在一定时期对建筑艺术、城镇布局、景观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0世纪初,曾有日本学者断言:中国已没有唐代建筑,要想看唐代建筑,就得来京都和奈良。建筑学家梁思成和林徽因听后不服气,几经考察发现并验证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为唐代木构建筑,填补了中国建筑史这一空白。
5月19日清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稻田公园里,一台台插秧机在水田上来回穿梭。伴随着“咔嗒咔嗒”的机械声,嫩绿的秧苗被精准插入泥中,转眼间铺出一片新绿。工人们穿着雨靴跟在机器后补苗,裤脚沾满泥点。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众多古建矗立在三晋大地表里山河。位于山西太原的晋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跨越时代最久远、保存最为完整的唐宋祠庙式古典园林,对于研究古代建筑、雕塑碑刻等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今天(5月25日)的《文化中国行》,我们一同走进晋祠,感受绵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众多古建矗立在三晋大地表里山河。位于山西太原的晋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跨越时代最久远、保存最为完整的唐宋祠庙式古典园林,对于研究古代建筑、雕塑碑刻等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今天(5月25日)的《文化中国行》,我们一同走进晋祠,感受绵
晋祠的难老泉和肥沃土地,孕育了享誉已久的晋祠大米,其颗粒修长、个头饱满,呈晶莹半透明状,米色微褐。蒸煮后,米饭颗粒分明、香气四溢;入口香甜,兼具韧性与粘性,口感绝佳。作为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独特品种,晋祠大米栽培历史长达3300多年。
5月21日,太原市晋源区康培稻田公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插秧季。在广袤的水田间,插秧机匀速行进,所过之处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秧苗。远处青山如黛,近处水鸟翩跹,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农耕画卷。
晋祠的难老泉和肥沃土地,孕育了享誉已久的晋祠大米,其颗粒修长、个头饱满,呈晶莹半透明状,米色微褐。蒸煮后,米饭颗粒分明、香气四溢;入口香甜,兼具韧性与粘性,口感绝佳。作为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独特品种,晋祠大米栽培历史长达3300多年。